订单编号: 患者姓名:

登录注册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QQ:2353397482  400-617-2120

网站首页>科室NEWS

相关须知

本网站文章皆为各科医生倾力原创,为本网站专有。其主旨是为了确定常见病的真正适应症,和病因治疗方式,希望广大医生与患者能有所收获和勘正。如有不明,可无需注册,于对话框中直接联系医疗专家问询。

面瘫

发布时间:2015-10-15浏览:680次


  面瘫为两种:一种为中枢性面瘫,另一种为周围性面瘫。其中,中枢性面瘫主要是因核上组织(包括皮质、内囊、脑桥等)受损,而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而形成。其由上至下主要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炎等。眼裂及额纹不受影响,这也是与周围性面瘫的主要区别。另外除面瘫表现以外,中枢性面瘫还有其它表现,如脑血管疾病的肢体麻木、活动障碍、饮水呛咳,失语等。
 周围性面瘫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最常见是面神经麻痹。从上到下表现为额纹消失不能皱额、皱眉、眼裂闭合不全、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等表现同中枢性面瘫。病因不明,多见于受寒、病毒感染等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若此外还可出现同侧舌前 2/3 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外耳道疱疹,即Ramsay-Hunt 综合症。周围性面瘫通常急性起病,常见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或进食发现流口水及掉食物。症状可在数小时到数天达到高峰。部分患者在起病前 1-2 天有病侧耳后疼痛及乳突压痛。
 周围性面瘫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得此病的患者心理会表现自卑,不敢见人等。缩短病程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关键,临床上常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控制炎性反应,减轻水肿等。并予抗病毒治疗,辅以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B12及理疗。针对面瘫治疗,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激素、B 族维生素、理疗等方法治疗,西医学治疗表现出以皮质激素类药物、病毒抑制剂、影响血液流变学的药物、神经营养药、手术等为主要手段。但现代临床普遍认为中西医结合特别是针灸合并理疗治疗该病为首选疗法。早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10-20mg/d,常使用 7 天左右,并逐渐减量。使用激素期间需预防性使用 H2 受体拮抗剂,并适量补钙等防治激素副作用。抗病毒治疗时,在Ramsay-Hunt综合症,阿昔洛韦用量为 0.2g,日 5 次口服,连用服用7天。神 经 营 养 药 B 族 维 生 素, 常 用 B12 500ug-1000ug 静脉入,需避光。维生素 B1 100mg 肌肉注射,促进神经髓鞘恢复。理疗急性期可予红外线照射,局部热敷等,可减轻水肿改善循环。3天后可电针治疗,7天后予针灸治疗。对于眼睑闭合不全,可戴眼罩防护,眼干涩可以滴眼药水保护角膜。面瘫患者平时要减少光源刺激,少看电脑和电视,出门戴墨镜以减少紫外线照射;不用冷水洗脸,遇到寒冷天气时,需要注意头部保暖;避免身体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及身体不适等情况;积极预防病毒感染。高压氧结合药物治疗面神经瘫痪患者,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康复效果明显。
 年轻患者预后好,一般 1-2 月可恢复或痊愈。老年患者合并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心脏病等预后较差。少部分患者遗留面肌痉挛、联带运动等合并症后遗症期指大于 2 个月未痊愈,多见于顽固性面瘫患者,常遗留后遗症。临床观察多见于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完全性面瘫患者,该期治疗难度大、见效慢,主要采用透刺针法,并多用补法和灸法,对于疗效一个月仍不理想者,要抱有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有的患者甚至治疗长达 1 ~ 2 年之久,但只要坚持治疗,面瘫后遗症患者仍会逐渐恢复的。在针灸和中药治疗同时,我们还可以合并使用抗病毒、营养神经等西医疗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佳。注意原发病,针对病因治疗是非常可取的。面瘫是临床症状,需根据病因治疗。脑血管疾病所致面瘫,需治疗脑血管疾病本身。脑炎患者所致面瘫,首先控制脑炎进展,减轻炎性反应,根据脑炎类型选择治疗方案,并辅以对症治疗面瘫,还有表现双侧面瘫,如吉兰 - 巴雷综合症。该病可表现对称性四肢迟缓性瘫痪,脑脊液检查蛋白-细胞分离。
 以下列举针药联合方案一法:针刺、灸法、中药汤剂(口服)。 1)针刺穴位:风池、阳白、攒竹、太阳、地仓透颊车、颧髎透迎香,对侧合谷、足三里等。 2)灸法:将生姜切片(约硬币厚),接触皮肤一面可涂抹微量麝香,贴在患侧面部穴位上,如:地仓、颊车、阳白、迎香等(可随症取穴),然后用灸法即可。 3)方药:牵正散加减。
 单纯针刺可选择:急性期 发病 1 周以内为急性期。发病症状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加重。面瘫初期多为表证、实证,要依《内经》:“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原则进行取穴治疗,主张治疗当以疏风通络,调和气血为主,可用透针法、重手法刺激,适当时候可电针加强刺激,以利于疾病快速恢复,必要时可行刺血疗法。处方:1)地仓透颊车,合谷、太阳、翳风;2)迎香透颧髎、列缺、攒竹、风池。 以上 2 组,循经远近相伍,交换治疗,双侧透针术,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半小时,每3 分钟催针 1次。同时可于上下睑结膜和颊黏膜点刺出血。上列 2组处方,体现循经远近相伍,“病随经所在,穴随经而取”的大
法。 取气血俱多之经的合谷、颊车、地仓调气活血通络,取少阳主风之经的翳风、风池、太阳疏风透表散邪,列缺为肺之络穴,与阳明为表里,疏皮毛肌腠之风邪,攒竹属太阳主表,善祛头面风邪。 风邪得去,络道得通,筋肉得荣,则口歪自愈。恢复期 发病1 周至 1 个月为恢复期。患者多数伴有耳后疼痛、听觉过敏、或患侧舌前 2/3 味觉减退。 此类患者因正气先亏,脉络空疏,外来之邪侵袭阳明、太阳、少阳经脉,气血运行失常,经筋失于濡润,纵缓不收而成。 同时伴有气血瘀滞,针刺治疗以疏散外邪, 温通经络, 行气活血为其大法。处方:1)地仓透颊车、阳白、风池、人中;2)迎香透颧髎、丝竹空、翳风、列缺;3)颊车透地仓、攒竹、承泣、合谷。 同时于上下睑结膜和颊黏膜点刺出血。 以上穴位,循经远近相伍,1 次 /d,1 组 / 次,轮换针刺,以 28 号 1.5~3 寸毫针斜刺,多用透针法,得气后留针半小时,每 3 分钟催针 1 次。 上下睑结膜和颊黏膜点刺出血隔日 1 次。后遗症期 发病1 个月以上为后遗症期。患者经多方治疗未见疗效,或伴有体质虚弱,或有大悲大怒等情绪起伏,或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此类患者多因病情迁延不愈,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面部营卫气血运行障碍, 而致面部筋脉肌肉更加纵缓不收,治疗极为困难应从风论治,当遵循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素问·调经论篇》云:“病在血,调之络。 ”故除常规针刺外,要重用刺血疗法,可达疏通气血,祛风活络的目的。 面瘫经久不愈者,其病机要点,在于邪困日久,血瘀经络。点刺血络,可活血化瘀,使面部筋肉得到血液濡养,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增强神经组织的营养和肌肉的紧张度,提高神经兴奋性,从而加速麻痹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依《黄帝内经》:“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原则,针刺以补法为主,手法宜轻,但因病入经太久,仍需透刺。 所以临床上不用电针等强刺激手法。 治以疏通经络、 扶正祛邪。 选穴:1)地仓透颊车、阳白、球后、迎香、三阴交、合谷;2)禾髎透颧髎、颐中、承泣、足三里、列缺;3)患侧上、下睑结膜及颊黏膜。以上穴位,循经远近相伍,1 次 /d,1 组 / 次,轮换针刺,以 28 号1.5~3 寸毫针斜刺,多用透针法,得气后留针半小时,每3 分钟催针 1 次。上下睑结膜和颊黏膜点刺出血,隔日 1 次。